前言
本文完成于2017年10月,原發布在張大媽,不知為何竟然未在別處發布。由于篇幅較長,所以會分兩篇發送。
老文新發,關于聲學的東西永不會過期。希望可以作為新系列 - “聲學裝修”的開頭,把聲學這塊大多數消費者和音響從業者都薄弱的知識補起來。早日成功打造完美的聽音環境。
注:由于聲學原理略顯枯燥,小燒會盡量淺顯易懂。對于不想看前戲,只想要結果的朋友,直接看粗體字的結論即可。
概念:
首先,有必要澄清在裝修中進行隔聲處理的現實意義:
1. 防止外來的空氣聲和撞擊聲噪聲對于正常生活的干擾;
2. 防止家中產生的空氣聲和撞擊聲噪聲對于外部(主要是鄰居)的干擾。
聽起來簡單,但是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可真不少。
人類從最早的風餐露宿,進化到“山頂洞人”是一個大的飛躍。對于人類,建筑在那個時候只是一個遮風避雨的“遮蔽物”。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對于建筑有了越來越多的要求。美觀,舒適,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線等等。其中有一項尤為重要,就是對于噪聲的隔絕,因為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受到噪聲的干擾,這也是現代文明帶來的負面效應吧。
說的貼近生活一些,曾幾何時,你在睡夢中被隔壁抽水馬桶的沖水聲吵醒;樓上電視機讓你無法專心工作;深夜里天花板傳來吱嘎吱嘎聲(不要問為啥
)讓你抓狂;高架路的噪聲讓你午睡不能。更多場景不一一列舉。總之,噪聲已經與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并列為現代世界的四大公害。對于噪聲污染的投訴,一直占到了居民投訴中一半以上的比例。
產生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你所住的房子,它的隔聲效果已經遠遠達不到現代人的要求。因此完全有必要在裝修的時候,就把全屋或者個別房間的隔聲全部來做一遍。避免隔壁放個響屁都能聽見的尷尬。
噪聲的定義
對于噪聲,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定義:一切人們不愿意聽到的各種聲音都是噪聲。
因此,不僅普通意義上的嘈雜聲是噪聲,即使是優美的音樂,在不愿意聽的人耳中也是噪音。另外,人們在不同的環境,時間,心情下,對于噪聲的忍受度都是不同的,上班時間的人們可以忍受很高的交通噪聲,但是夜間需要休息的時候,普通水平的交通噪聲都會讓人難以忍受;卡拉OK里唱的再大聲也沒關系,但是如果是隔壁鄰居在那里吼的話,你能忍住不去敲門嗎?
那么是不是越安靜越好,把噪聲徹底消除才好呢?并不是這樣。一個接近零噪聲的環境是很可怕的,你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呼吸,走動時衣服的摩擦聲,甚至是關節摩擦的聲音。這樣的環境很難實現,成本非常的高,在技術上也未必可行。我們所需要的是針對不同的環境,制定不同的、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噪聲標準,規定允許的噪聲水平。其實在建筑設計方面早己有相關的設計規范,只是人們較少的去注意到而已。
NR標準
如上圖,噪聲評價曲線(NR曲線),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規定的一組評價曲線。針對不同的場所,國家標準都做出相應的最大噪聲值規定。廣播錄音室的要求是最高的。
專業錄音室
隔聲處理的標桿 - 清華大學靜音室
小燒曾經參觀過清華大學的號稱背景噪聲是0dB(開了新風就是5dB)的靜音室,作為國內建筑聲學的老大,這應該是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隔聲建筑了(人依然能夠在里面生活,工作)。
靜音室外觀,毫不起眼吧,里面別有洞天。
這個就是內部結構平面圖,除了那個六角形的房間是靜音室,其余的結構都是為了那個房間服務的。機房被放在遠離房間的位置。通過三個靜壓箱來進行空氣交換。除了一扇門之外就只有一扇窗戶了。
上圖提到了采用了“房中房”的設計方案 - 一種較常用的房屋隔聲結構,從這個國內最高水平的隔音建筑,到民用建筑,這應該是最行之有效的隔聲結構。缺點是會占用一些原本房間的使用面積。“房中房“的要求就是內層和外層之間沒有任何的剛性連接,隔絕聲音傳播的“聲橋”。至于隔斷聲橋的裝置,這個房間用了6個定制的巨型彈簧,完全撐起房間的重量。
另外,在這種全封閉的空間內,空調/新風系統也是必須考慮周全的設備。最好能夠設計“靜音箱”來減輕風噪以及外部噪聲的通過管道的傳入。
我們來看看這間房間是怎么做空調/新風靜音的。進風2個,出風1個,都使用了靜壓箱,按照最高標準設計的。
靜音室內部的聲學材料,自然也不能馬虎,用的是巴斯夫的高科技材料。
內部陳設十分簡單,六角形結構。人在里面感覺完全與外界隔絕了,聽不到一絲外來的噪聲,室內任何的聲音都非常清晰。這個時候小燒心里就在想,如果是一間隔音如此出色的房間,絕對是作為家庭影院的好房間。
介紹完這間做到極致的靜音房,是不是大家覺得它所采用的結構和一些隔音措施,在實際裝修中都很難實現?但是這些依然可以作為標桿和參考,因為其中的原理都相通的。
接下來就要回歸現實,看一看在現實裝修中,如何做好房間隔音處理。
民用房屋的噪聲標準:
各個領域都有相應的標準,建筑聲學中對于房間的噪聲水平,房屋結構的隔聲量都已經做了詳盡的要求。
不過相信多數人都不太清楚這些標準,但是不知道并不代表這些標準不存在,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國家標準是如何定義在聲學上適合居住的房屋的。
以下表格均來自《建筑物理》,清華大學教材。
首先來認識一下噪聲評價曲線(NR曲線)。它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規定的一組評價曲線。見下圖:
NR曲線
比如說,劇場的噪聲限定值為NR25,那么我們找到25那條曲線,可以估算出,在空場條件下測量得到的背景噪聲(空調,設備噪聲,室外噪聲的傳入), 在63,125,250,500,1k,2k,4k,8kHz等8個倍頻帶聲壓分別不得超過,55,43,35,29,25,21,19,18dB。由此可見,所謂的NR25,并不是是全部頻率段聲壓不超過25dB,而是1kHz頻段不超過25dB。為什么會高低不同呢,這是根據人耳的聽覺特性所做的修正。
是不是覺得NR這個值很難理解?來看一下民用建筑室內允許噪聲級dB(A),這個值是最直觀的,我們自己也能輕易測量獲得這個值。
室內允許噪聲級
里面標出的數字表示在對應的時間段內,室內的背景噪音不應該超過該數值。
對于我們的住宅(臥室),白天不宜超過40dB(A),夜間不宜超過30 dB(A)(當然,這是在關閉門窗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在比如工廠,高速,鐵路這些噪聲源邊上,房屋結構還合格的話,室內噪聲并不會超標。
高速/高架邊用于隔離噪聲的聲屏障
如何來確定我們家中的噪聲呢,很簡單,一個聲壓計就可以測量了。
百來元的足矣,便宜,夠用。
噪聲的傳播
在我們周圍,存在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室內背景噪聲超標的住宅,住在其中的人不僅會受到外來噪聲的困擾而無法正常休息,鄰居所發出的各種生活噪聲,也會輕易穿透薄弱的樓板墻壁。極端情況下,甚至能聽見隔壁的一個響屁而受到驚嚇 。
如何在裝修的時候就阻止類似情況的發生呢?請聽小燒慢慢道來。
既然是討論如何阻止噪聲的傳入,那么就先來普及一下聲波傳入的途徑。如同熱量可以通過空氣,傳導,輻射三種方式傳遞一樣,聲波也可以通過三種途徑傳入。
1)空氣。 通過孔洞、縫隙傳入。
2)透射。 聲波結構產生振動再輻射
3)撞擊和機械振動。?結構振動再輻射
我們還可以把建筑中傳播的聲音分為空氣聲(air borne sound) , 固體聲(solid borne sound)兩大類。
是不是感覺有些混淆,舉個例子就清楚了。
說話聲
說話聲就是很典型空氣聲(通過空氣產生并傳播)。
說話聲,電視聲,這些屬于通過空氣傳播(Air borne)的聲音,墻壁和地板能夠起到較好的隔聲作用。我們國家的建筑大多是混凝土樓板和磚墻,對于這類聲音有較好的隔絕作用。
撞擊噪聲 :
在桌子上振動的手機,是否感覺特別大聲?比鈴聲還要可怕。低音炮也是一樣,地板上跳舞的低音炮就如同在桌子上振動的手機。撞擊聲毫無保留的傳到樓下,聽的一清二楚。
通常我們把這類噪聲稱作“撞擊噪聲”。它屬于固體聲(solid borne sound)。
樓板的撞擊噪聲
舉個例子,樓上的腳步聲,裝修的沖擊鉆,床腳的撞擊聲(不要問我為什么床會動 ),是不是聽的一清二楚。
樓板傳播,并且放大撞擊聲
原因在于撞擊噪音造成了地板的形變,地板成為了一個發聲體。從而失去了隔音功能。
如何提高空氣聲隔聲量Rw
對于通過空氣傳播的空氣聲的隔聲量,我們使用標準計權隔聲量Rw(數值越大,隔聲效果越好),來作為衡量的標準。國家標準參見下圖:
外墻,分戶墻、樓板(也就是家中與外界相鄰的圍欄)至少要達到 45dB這個最低標準。否則就是不合格建筑。 * 更詳細的標準請查閱以上的表格。
下圖從主觀上判斷了墻體空氣聲隔聲量Rw C與聲音私密性性的關系。
Rw與私密性關系
那么常見住宅墻體結構是否能夠達到這樣的隔聲量?下圖列出了常見的墻體建筑材料(C為修正頻譜,普通讀者不用太在意了):
常見墻體結構隔聲量
除了240磚墻,180mm混凝土墻和填充吸音棉的75mm輕鋼龍骨雙面石膏板墻,其余方式都無法達到國家一級建筑隔墻的標準。
但即使是國家所規定的建筑隔墻一級標準,也只是滿足了較高的私密性要求,達到了中等水平。。
家庭影院對于隔聲的要求更高,尤其是低頻這個普通墻體結構隔聲的薄弱點。
--------------
未完待續~~